考試常涉及計算題范圍及公式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考試《綜合知識》《案例分析》兩門科目都會考計算題,其中《案例分析》科目更是有"得計算得天下"的說法,可見掌握好計算題有多么重要,為了大家能夠更有效的攻克計算題,信管網特整理了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計算題專題幫助大家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計算題課程講解
信管網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培訓課程為全科目系統直播課程(課后提供錄播視頻,可反復觀看)——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攻克計算題,計算題部分在直播課程課程中會進行詳細講解,同時還有專門另外錄制的計算題專題課程供大家觀看。
立即試聽備考方法 |
首先,針對計算題??挤秶?,掌握教材對應章節重點知識點概念,熟記計算公式;其次,通過刷題來掌握和靈活運用,最后需要重點掌握;最后,重點內容一定要重點復習,特別是掙值分析、網絡圖等,要熟悉掙值分析法來分析時間/進度/成本偏差,會畫圖和看圖分析。 |
題目形式 |
《綜合知識》選擇題會考,大概占2-5分,《案例分析》中會專門有一個大題進行考察(一般是1個計算題,2個簡答題),大概占20-25分 |
重點掌握內容 |
網絡圖里的關鍵路徑,網絡圖的繪制,總時差和自由時差的計算、掙值與預測技術、CV,SV,CPI,SPI的計算、三點估算等,如果不知道哪些是重點,可以聽一下課程,老師會給你明確復習方向,還有就是整理以下歷年真題所考察的計算題內容。 |
掙值分析 | 課程講解 |
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成本績效參數(如成本計劃值,完成百分比,實際成本等)情況,計算四個指標,CV,SV,CPI,SPI,并在此基礎上分析項目的進度或成本現狀,或者給出項目的掙值曲線,在此基礎上分析項目的進度或成本現狀,或者在項目當前成本績效參數前提下,計算項目的EAC,即進行完工預測。
要熟悉掙值分析法來分析時間/進度/成本偏差,會畫圖和看圖分析。![]() |
|
網絡圖 | 課程講解 |
單代號網絡圖(PDM前導圖):用節點表示活動,用箭線表示活動之間的關系。又叫做六時標網絡圖。 雙代號網絡圖(ADM箭線圖):用箭線表示活動,活動之間用結點表示,有虛活動。 總時差(TF):工作推遲開工而不會影響總工期的最大時間。 自由時差(FF):不影響緊后活動的最早開始時間的最大時間。 一項活動前的活動為緊前活動,后面的活動叫緊后活動?;顒又g可以表達四種依賴關系(內部,外部,選擇,強制)。 最早開始時間(ES):某項活動能夠開始的最早時間。 最早完成時間(EF):某項活動能夠完成的最早時間。EF=ES+活動工期 最遲完成時間(LF):為了使項目按時完成,某項工作必須完成的最遲時間。 最遲開始時間(LS):為了使項目按時完成,某項工作必須開始的最遲時間。 采用正推法可以確定最早開始時間和最早完成時間。采用逆推法可以確定最遲開始時間和最遲完成時間。正向取最大值,逆向取最小值。 基本步驟: 1.先用正推法計算所有活動的最早開始和最早結束時間,每一個工作的ES為其所有緊前工作中EF的最大值。各工作的EF=該工作的ES+工期。沒有緊前工作時,ES取項目的開始時間。 2.然后用逆推法計算LS和LF,每一個工作LF為其所有緊后工作中LS的最小值 各工作的LS=該工作的LF-工期;沒有緊后工作時,LF取項目結束時間或規定的時間。 3.找出圖中總時差為零的各項工作,由這些組成的路徑就是關鍵路徑。 |
|
關鍵路徑 | 課程講解 |
命題方式: 1、給出一個網絡圖,讓你去找關鍵路徑,算總工期,計算每個活動的七個時間(常說的六標時+自由時差),會判斷關鍵路徑可以發生變化,怎么壓縮工期等。 2、另外一種考核方式是,給出一些活動的依賴關系,畫出網絡圖,找關鍵路徑,計算每個活動的七個時間,判斷關鍵路徑的變化,怎么壓縮工期等。 ①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各活動邏輯關系表,自己畫出單代號網絡圖。 ②找出網絡圖中的關鍵路徑(可能不止一條)算出總工期。 ③會算每個活動的七個時間,自由時差和總時差。 ④進行進度壓縮,怎么壓縮?掌握常見的進度壓縮工具與方法。 ⑤資源平衡的計算。(掌握此項目至少需要多少人) 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1.關鍵路徑:項目中所有路徑中最長的路徑,一個項目中可以有多個并行的關鍵路徑;關鍵路徑的工期決定了整個項目的工期,任何關鍵路徑上的終端元素的延遲在浮動時間為零或負數時,將直接影響項目的預期完工時間。(例如關鍵路徑上是沒有浮動時間的) 2.一些活動的改變可能會導致關鍵路徑的變化,這個是在做案例計算題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3.關鍵路徑越多,風險就越大,也越難管理。 4.關鍵路徑上的總時差總是零或者負數,如果出現負數,應該盡快解決,讓它變為零。 |
|
計算機系統的可用性 | 課程講解 |
計算機系統的可用性用平均無故障時間(MTTF)來度量,即計算機系統平均能夠正常運行多長時間,才發生一次故障。系統的可用性越高,平均無故障時間越長。 可維護性用平均維修時間(MTTR)來度量, 即系統發生故障后維修和重新恢復正常運行平均花費的時間。系統的可維護性越好,平均維修時間越短。 | |
凈現值 | 課程講解 |
現值(PV):對未來收入或支出的一筆資金的當前價值的估算。 凈現值(NPV):將建設項目各年的凈現金流量按基準收益率折現到起點的現值之和。 凈現值分析是指把所有預期的未來現金流入與流出都折算成現值,以計算一個項目預期的凈貨幣收益與損失。如果財務價值是項目選擇的主要指標,那么只有凈現值為正時項目才可給予考慮。為什么呢?因為正的凈現值意味著項目收益會超過資本成本一一即將資本進行別的投資的潛在收益。如果其他指標都一樣的話,應該優先考慮凈現值高的項目。 單利:使用最初的本金計算各利息周期所產生的利息,只有本金記息,利息不計利息,就是利不生利。 復利:本金和前期的利息均記取利息的記息方式,即利滾利。 折現:也叫做貼現,就是把將來某一時點的資金換算成現在時點的等值金額,折現時所使用的利率就是折現率。若n年后能收入F元,那么這些錢現在的價值就是:P=F/(1+i)N次方。 |
|
投資回收期與投資收益率 | 課程講解 |
投資回收期就是以凈現金流入補償凈投資所用的時間。換句話說,投資回收期分析就是要確定得經過多長時間累計收益就可以超過累計成本以及后續成本。當累計折現收益與成本之差開始大于零時,回收就完成了。 投資收益率(ROI)是將凈收入除以投資額的所得值。許多組織都有自己的要求收益率。 要求收益率是每項投資中要求的最低要達到的收益率,經常是以該組織投資其他風險相當的項目所可能獲得的收益率為準。 | |
溝通渠道總量 | 課程講解 |
通過溝通需求分析,確定項目干系的信息需求,包括所需信息的類型和格式,以及信息對干系人的價值。 項目資源只能用來溝通有利于項目成功的信息?;蛘吣切┮蛉狈贤〞斐墒〉男呕?。 項目經理還應該使用潛在溝通渠道或路徑的數量,來反映項目溝通的復雜程度。潛在溝通渠道的總量為n(n-1)/2, 其中n代表干系人的數量。 因此,在規劃項目溝通中,需要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確定和限制誰應該與誰溝通,以及誰將接收何種信息。 | |
預期貨幣值(EMV) | 課程講解 |
預期貨幣價值分析(EMV)是一個統計概念,用以計算在將來某種情況發生或不發生情況下的平均結果(即不確定狀態下的分析)。 機會的預期貨幣價值一般表示為正數,而風險的預期貨幣價值一般表示為負數。每個可能結果的數值與其發生概率相乘之后加總,即得出預期貨幣價值。這種分析最通常的用途是用于決策樹分析(見圖11-7)。 建議在成本和進度風險分析中。使用模型和模擬技術,因為與預期貨幣價值分析相比,這兩種技術更為復雜和強大,更不易于被誤用。 | |
決策樹分析 | 課程講解 |
決策樹是對所考慮的決策以及采用這種或者那種現有方案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描述的一種圖解方法(教材409頁圖11-7)。 它綜合了每種可用選項的費用和概率,以及每條事件邏輯路徑的收益。 當所有收益和后續決策全部量化之后, 決策樹的求解過程可得出每項方案的預期貨幣價值(或組織關心的其他衡量指標)。 | |
加權系統 | 課程講解 |
加權系統就是對定性數據的一種定量評價方法, 以減少評定的人為因素對潛在賣方選擇的不當影響。這種方法包括:①對每一個評價標準項設定一個權重②對潛在賣方針對每項評價標準打分③將各項權重和分數相乘④將所有乘積求和得到賣方的總分 | |
自制和外購決策 | 課程講解 |
“自制/外購”分析是指企業圍繞既可自制又可外購的項目設備的取得方式而開展的分析和決策。一般可采用相關成本分析法和成本平衡點分析怯。 | |
三點估算(PERT) | 課程講解 |
計劃評審技術(PERT),又稱為三點估算技術,其理論基礎是假設項目持續時間,以及整個項目完成時間是隨機的,且服從某種概率分布。PERT可以估計整個項目在某個時間內完成的概率。 命題方式:用到PERT的命題方式,在給出工程的最可能完工時間,最樂觀完工時間,最悲觀完工時間的基礎上,計算過程的估算工期及標準差?;蛘哂嬎愎こ淘谀硶r間內完工的概率。算完工概率要知道三個數字:68%(1個標準差),95%(2個標準差),99%(3個標準差)。要會用面積法來解題。 |
|
預測技術 | 課程講解 |
關鍵在于掌握典型偏差和非典型偏差??己藢降睦斫?,因此要求能夠推出典型偏差的公式,并能夠充分理解。ETC是剩下的活還需要多少去完成,EAC是完成時總的估算。 非典型偏差計算:當前出現的偏差被視為特例,并且項目團隊不會認為將來會發生類似偏差,需要糾偏。 典型偏差計算:當前出現的偏差被視為具有典型性,可以代表未來的偏差。 |
|
盈虧平衡點/資源平衡 | 課程講解 |
盈虧平衡點:Break Even Point,簡稱BEP。又稱零利潤點、保本點、盈虧臨界點、損益分歧點、收益轉折點。通常是指全部銷售收入
等于全部成本時(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的產量。 資源平衡:是指通過延遲項目任務來解決資源沖突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網絡分析方法,它是以資源管理因素為主進行項目進度決策。 |
|
其他 | 課程講解 |
線性規劃、網絡與最大流量、狀態轉移矩陣、決策準則等 |
掙值分析/預測技術 | ||
PV:從開始點到檢查點計劃完成的工作量按照計劃的價值(計劃的工作量計劃的價值);(計劃;計劃) EV:從開始點到檢查點實際完成的工作量按照計劃的價值;(實際;計劃) AC:從開始點到檢查點實際完成的工作量的實際價值;(實際;實際) EV:完成工作預算;PV:計劃工作預算;AC:完成工作實際成本;BAC:項目總預算,BAC=完工時的PV總和;ETC(尚需):完工尚需估計,即完成剩余工作所需的估算費用;EAC(共需):完工時估算,即完成所有計劃工作所需的估算。 計算公式: CV(成本偏差)=EV-AC>0,節?。?,超支 SV(進度偏差)=EV-PV>0,提前<0滯后 CPI(成本績效)=EV/AC,>1,節??;<1,超支 SPI(進度績效)=EV/PV,>1,提前;<1,落后 ETC=(BAC-EV)當前偏差被看做是非典型的(原計劃、采取措施),即以后不會發生類似偏差; ETC=(BAC-EV)/CPI 當前偏差被看做是代表未來的典型偏差(原狀態、無措施); EAC=AC+ETC ----衍化為下面兩個公式 EAC=AC+BAC-EV當前偏差被看做是非典型的 EAC=AC+(BAC-EV)/CPI當前偏差被看做是代表未來的典型偏差 完工尚需日期:ETC/每天花費(新增的)需看是典型還是非典型 VAC(完工時偏差)=BAC-EAC 是完工預算與完工估算之差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關鍵路徑(CPM)/網絡圖 | ||
分析步驟: 1.將項目中的各項活動視為有一個時間屬性的結點,從項目起點到終點進行排列; 2.用有方向的線段標出各結點的緊前活動和緊后活動的關系,使之成為一個有方向的網絡圖; 3.用正推法和逆推法計算出各個活動的最早開始時間,最晚開始時間,最早完工時間和最遲完工時間,并計算出各個活動的時差; 4.找出所有時差為零的活動所組成的路線,即為關鍵路徑。 計算: 使用正推法計算最早開始日期(ES),最早結束日期(EF),使用逆推法計算最遲開始日期(LS),最遲結束日期(LF); 開始節點ES為0時∶總時差=LS-ES 或LF- EF;工期=EF-ES或LF-LS; 自由時差=緊后工作的ES-此活動的EF 開始節點ES為1時∶總時差=LS-ES 或LF-EF;工期=EF-ES+1或LF-LS+1 ;自由時差=緊后工作的ES-此活動的EF-1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計算機系統的可用性 | ||
計算機系統的可用性定義:MTTF/ (MTTF+MTTR) *100% MTTF:計算機系統的可用性用平均無故障時間 MTTR:可維護性用平均維修時間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凈現值(NPV) | ||
![]() CI: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 CO: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 n:方案壽命期 i:基準收益率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現值(FV)、未來值(PV)計算 | ||
單利未來值計算:FV=PV(1+nα) 復利未來值計算:FV=PV(1+α)n 單利現值計算:PV=FV/(1+nα) 復利現值計算:PV=FV/(1+α)n PV——貨幣的現值 FV——貨幣的未來值 α——從現值計算未來值稱利率,從未來值計算現值稱折現率 n——計息周期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投資回收期 | ||
分為靜態投資回收期和動態投資回收期。靜態=(T-1)+第T-1年累計現金流量絕對值/第T年現金流量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投資收益率 | ||
ROI=年平均利潤總金額 / 總投資額 = (收入-成本)/成本。年平均投資回報率 = 全生存周期投資回報率 / 年限。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溝通渠道總量 | ||
n(n - 1)/2 n指的是干系人的數量,也就是參與溝通者的人數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預期貨幣值(EMV) | ||
風險事件概率和風險事件貨幣值的乘積。EWV=事件1*概率1+事件2*概率2+....事件n*概率n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加權系統 | ||
n項分值之和除以n,乘以權重比例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自制和外購決策 | ||
自制:(單價*需求量)+投入成本;外購:單價*需求量。然后比較那個便宜就選那個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
三點估算 | ||
1、 期望時間-----通過計算得到,我們期望的一個工期T1 2、 悲觀時間-----題目給出,最糟糕的情況T2 3、 樂觀時間-----題目給出,最好的情況T3 4、 最可能時間----題目給出,一般的情況T4 計算公式: 標準差(δ)=(悲觀時間-樂觀時間)/6 方差=δ2(標準差的平方) 計算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工作(活動)完成的概率,這就需要用到“面積法”。請大家把下圖認真看看。同時,需要記住三個數據。
即±1 個δ的面積為 68%(圖中-1SD----1SD 區域面積) ±2 個δ的面積為 95%(圖中-2SD----2SD 區域面積) ±3 個δ的面積為 99%(圖中-3SD----3SD 區域面積) 計算其他區域的面積,只要知道這個圖形是堆成的,總面積是1。 |
||
例題講解 | 視頻解讀 | 真題演練 |